中山大洋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產教融合規劃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進一步推動和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山大洋電機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廣東省第一批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現根據《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辦法(試行)》(發改社會〔2019〕590號和《廣東省建設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工作方案》(粵發改社會函〔2019〕3514號等文件精神,特制定并發布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規劃方案。
一、產教融合工作基礎
(1)公司簡介
中山大洋電機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大洋電機,股票代碼:002249),成立于2000年,公司總部位于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之廣東省中山市。公司致力于成為全球電機及驅動控制系統綠色環保解決方案領域的卓越供應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超過2,700項,是一家生產“建筑及家居電器電機、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系統、氫燃料電池系統及氫能發動機系統以及車輛旋轉電器”等產品,集“高度自主研發、精益制造、智慧營銷”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具備年產超過8,000萬臺套建筑及家居電器電機、50萬臺套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系統及600萬臺車輛旋轉電器的生產能力,子公司遍布于國內多個城市及美國、加拿大、墨西哥、英國、俄羅斯、印度、越南等多個國家,產品遠銷五大洲8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國內外行業知名品牌及眾多世界500強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
公司同時擁有3個國家級實驗室、3個省部級企業技術中心和2個省部級工廠技術研究中心,并設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專家工作站,成為引進高級技術管理人才的平臺。公司采取了多元、開放的技術合作模式,包括但不限于與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引進國際領先技術、與業內優秀企業共同開發等方式,快速提高公司各業務板塊相關產品的研發能力與研發速度,加強公司研發實力和技術儲備。
公司高度重視技術研發、創新的投入,公司的自主研發設計優勢保證公司的產品創新性與質量處于國內外領先水平,使公司能夠針對國內外不同地域消費市場的需求,快速設計并制造出系列化的產品。研發費用的投入對公司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形成企業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發揮出重要作用,也為今后公司在建筑及家居電器電機、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系統領域繼續保持領先地位奠定基礎。公司累計申請專利2,920項,其中授權2,159項,授權有效專利1,856項(其中發明483項)。
公司作為全球領先的電機及其驅動系統提供商,是全球最大的獨立空調電機供應商;是技術領先、規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系統及氫燃料電池系統的獨立供應商;同時是最受歡迎的車輛旋轉電器供應商和行業首選品牌之一。
(2)產教融合工作基礎
大洋電機從2006年開始一直保持與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等高等院校保持著產學研合作,同時還引進了高校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大洋電機電驅動實驗室,西安交通大學——大洋電機聯合研究中心)對企業的技術開發、產品的更新換代提供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自2014年以來,大洋電機與具有中山本地特色工科院校的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展開產學研合作,核心技術攻關、研究生聯合培養、大學生實習實訓等方面保持長期合作。2018年大洋電機與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建立“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復雜系統智能控制與決策分實驗室”,該平臺包括分校外與校內兩部分,校外部分位落于置賢大廈二樓(面積:430平方米),校內部分位于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厚德樓A樓6樓創想園內。目前已成為中山市電機驅動系統相關技術的研究基地、研究生的實習基地,為中山市電驅動系統相關人才的培養提供有力支撐。近兩年,已累計培養本科生200余人。
大洋電機于2017年獲批廣東省研究生聯合培養(中山)基地研究生培養工作站,與廣東工業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開展研究生聯合培養工作,目前在站研究生5名。
二、產教融合發展思路和建設目標
為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和教育部關于《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辦法(試行)》的工作部署,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激發企業活力,大洋電機秉承誠信務實、精益求情、協同奉獻、創新驅動的社會責任理念,為夯實國家和區域創新體系、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做出貢獻。
在核心技術攻關方面,依托大洋電機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及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沖補強”重點建設學科“控制科學與工程”,緊密圍繞科技發展前沿與廣東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對重大裝備、自動化系統的巨大需求,建設高水平協同育人平臺,通過平臺建設,形成一支高層次創新人才研究團隊,并在自動化裝備設計理論與應用上取得重大突破。
在協同育人方面,依托廣東省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工作站,開展創新型人才協同培養模式的研究工作,將基地打造成為區域內有重要影響力的研究生聯合培養、大學生實習實訓平臺。
三、任務舉措
1、有序推動產教融合建設。以深化產教融合為抓手,依托大洋電機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及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沖補強”重點建設學科“控制科學與工程”,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建設高水平的科技創新研發平臺,形成穩定的研究方向,研究電機驅動系統的基礎性問題和共性關鍵技術,不斷提升原始創新、基礎創新、集成創新和協同創新的能力。
2、提高創新型人才培養。依托廣東省研究生聯合培養(中山)基地研究生培養工作站,以項目為依托,與廣東工業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開展研究生聯合培養工作,探索創新型人才培養新模式。
3、加強產學研合作。以科研項目攻關為牽引,開展產學研合作、核心技術攻關,探索與合作院校在知識產權轉讓、共享等方面的創新合作模式。
四、預期成果
1、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設,3年內取得與地方院校共享的知識產權證明累計3項以上。
2、通過產學研合作開展技術攻關,相關成果獲得國內先進以上水平。
五、保障機制
1、組織保障
校企雙方設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機構,由大洋電機主要負責同事任領導小組組長,具體負責建設培育工作實施和協調等,確保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各項工作的落實。
2、制度保障
在領導小組的組織下,研究制定《產教融合建設管理制度》,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相關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強化公司各部門協作,形成工作合力,并與學校根據產教融合工作部署,明確責任分工,落實責任,保障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順利實施。
3、人員保障
大洋電機和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為協同育人中心提供人員支持與技術保障,促進組織結構功能的有效發揮。
4、場地保障
產教融合基地將依托大洋電機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及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沖補強”重點建設學科“控制科學與工程”建設,共建協同育人平臺。依托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產業技術研究院,實驗室地點位于置賢大廈二樓,占地430平方米,為產教基地提供場地保障。
5、資金保障
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設過程中,公司將設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專項資金賬戶,保障項目資金專款專用,定期核查,嚴把對項目資金進行核算、審計,提高經費使用效益。